遇见·敦煌 | 华外华鲤节敦煌文化艺术展
东与西的碰撞
古与今的交汇
历史的横轴与纵轴
邂逅于此
中国千年文化的发展脉络
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
在此一处即可穷尽
它是敦煌
每位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圣地
十月的华外,属于每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、热爱敦煌文化的人。
为了让华外学子领略敦煌之美、学习传统礼仪文化,经过一系列的策展调研、筹划和准备,本次华鲤节上——“遇见·敦煌”华外华鲤节敦煌文化艺术展在同文楼中庭正式开展。
著名的敦煌壁画是“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”,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。它代表着崇德向善、从容乐观、积极向上,这与华外融汇中外、卓尔不群的校训是吻合的。本次敦煌文化艺术展向同学们展示敦煌文化,又不仅仅只展示敦煌文化。学校希望通过这次艺术展,能将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同学心中。
以敦煌文化为主题元素
扎根东方历史根基
宗教文明、文化艺术、历史地理三大版块
展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
带你探索时间长河中不变的智慧与审美
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丰富体验
01
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。据说,公元366年,乐尊云游到此,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、状若千佛,心有所悟,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。此后,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、生意的发达,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,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。从十六国到元朝,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 个朝代。
公元前138年,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,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“丝绸之路”。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也随丝路传入我国。那时的敦煌,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,是一座繁华的都会,贸易兴盛,寺院遍布,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在敦煌生根、发芽。
▲ 莫高窟第158窟 卧佛(中唐,仿制品)
此为石版拓印。画面中是一尊释迦牟尼涅槃像,原物全长近16米,石胎泥塑。佛像面部丰满,表情安详,生动地表现了涅槃境界的高深莫测。
▲ 莫高窟第3窟 千手观音(朝代不明,仿制品)
此为石版拓印。千手观音,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。画面整体着色上华丽典雅,赋予千手观音以优雅神秘之感。
▲ 莫高窟第159窟 文殊出行(中唐,仿制品)
此为石版拓印。原图中文殊菩萨高髻宝冠,内着僧祗支,下围锦裙,肩披下垂,手执如意,面和目慈,蕴含笑意。在敦煌艺术中的文殊,多呈庄严法相,以笑容面对信徒,此为罕见之作。
▲ 莫高窟第328窟 大势至菩萨(初唐,仿制品)
此为石版拓印。画面是由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5人组成说法群像。这时菩萨已坐下来听讲了,整个看上去文静、成熟、写实、庄重。
02
“轻盈舞殿三千女,缥缈飞天十二台。定有仙人来种玉,蓝田归计少徘徊。”这是敦煌的飞天神女。飞天的原型是印度佛教中“乾闼婆”与“紧那罗”的合体,他们一个是乐神,一个是歌神。最早,他们面目狰狞,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东土逐渐和当时的艺术审美相结合,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神女形象。
展厅中的敦煌飞天仕女工艺摆件,从天国降落到人间,或吹箫、或托莲、或弹琵琶、或敲鼓,有动有静、活灵活现。
▲ 敦煌飞天仕女工艺摆件
03
敦煌飞天其实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,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。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,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、西域文化、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。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、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后融合为一,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。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、没有圆光、借助云而不依靠云,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、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。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,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▲ 敦煌飞天仙女摆件
飞天女神手持琵琶,衣袂翩翩,娉婷嫣然,如甘露润泽,将袅袅仙音播向人间,将款款祝祷赞颂苍生。
▲ 唐宫夜宴乐器系列——排箫
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,用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的,传统的乐器。最早的排箫出现在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。
▲ 唐宫夜宴乐器系列——钹(bó)
铜质圆形的乐器,中心鼓起,两片相击作声。古称“铜钹”、“铜盘”。
敦煌飞天受到中原文化、西域文化、印度文化的共同影响,具有多元化的特点。因此,在敦煌飞天服饰袒胸露背;腰束贴体长裙,显露婀娜的体形;戴璎珞、臂钏、簪花金饰,尽显华丽富贵之态,头束高髻则体现出中国本土特征。
▲ 敦煌飞天服饰
04
2022年7月1日-7月6日,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I-EP学部的师生们开启了为期6天的《千年丝路•璀璨敦煌》游学课程的探究学习。作为华外第一批踏上敦煌游学之旅的行者,I-EP学子感受非凡的艺术灵魂,并以亘新的方式与千年古文化碰撞出璀璨的火花。
学生们在行走中体验,通过观察、探索、感受丰盈自己的生命。他们在遍寻风景之时,也不忘学习艺术、地理、文学、历史等知识。这次,他们用图画展示敦煌的魅力。
▲ 创新融合部I-EP 学生作品
05
敦煌文献,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,指敦煌所出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。
总数约6万卷,其中佛经约占90%,作品包括经、律、论、疏释、伪经、赞文、陀罗尼、发愿文、启请文、忏悔文、经藏目录等。
因当时清政府保护不力,大部分外流至海外。现分散在全世界,如大英博物馆、巴黎国立图书馆、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。
作为宗教艺术来说,佛像画是壁画的主要部分,其中包括各种佛像(三世佛、七世佛、释迦、多宝佛、贤劫千佛等);菩萨(文殊、普贤、观音、势至等);天龙八部(天王、龙王、夜叉、飞天、阿修罗、迦楼罗(金翅鸟王)、紧那罗(乐天)、大蟒神等等。这些佛像大都画在说法图中。仅莫高窟壁画中的说法图就有933幅,各种神态各异的佛像12208身。
▲ 敦煌彩绘 三界九地之图
▲ 敦煌 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神咒经
▲ 敦煌 南无地藏菩萨
▲ 敦煌 六臂菩萨像
华外学子与敦煌的故事已经开始,敦煌文化艺术展向所有人展示了中国千年历史文化的遗产,这是对过去千年文明的致敬,更是对未来文明延续与传承的期许。希望华外学子们能够在此次敦煌文化艺术展中汲取灵感,受到启迪与激发,去闯、去创造、去成为融汇中外卓尔不群的世界人才。